要想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,技術匹配與支撐是關鍵,加強技術服務,科技興農、智慧興農,才能解決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“扶上馬”與“送一程”的問題。為穩步推進產業發展“夏秋決戰”,達到群眾“家家有產業、戶戶有就業”的目標,促進脫貧鞏固提升,云霧鎮把農業技術專家放在重要位置,多措并舉強化農業專家技術隊伍建設。
一是積極邀請技術專家現場指導,確保先進技術不斷輸入。針對壩區農作物在不同生長時節面臨的不同問題,積極邀請州縣領導、技術專家等160人次,適時召開各階段產業種植現場培訓會、防控會,生動形象地培訓翻土、蓋膜、栽種、防治病蟲等農業產業各階段發展動態;邀請訂單公司技術人員全程負責技術指導服務,確保農業產業種植先進技術不斷輸入。
二是科學匹配重點農業專庫,確保技術服務不掉線。整合全鎮各類農業專家資源,建立產業扶貧技術專家庫,結合云霧鎮重點產業實際,匹配了茶葉、生態畜牧、蔬菜、中藥材、水果產業等5大類12個重點農業專家。并根據各壩區、各村主導產業情況,將相關專家匹配到各壩區、各村產業鏈上,精準對接產業需求。建立靈活機動的運行機制,采取電話、微信、實地指導等靈活機動方式開展技術服務指導,力求把先進的農業技術推廣好、使用好,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好、發展好,把群眾引導好、帶動好。要求農業專家必須投身于鞏固脫貧“夏秋決戰”壩區產業發展中,嚴格時間節點抓落實,確保專家服務到村到組到戶,到田間地頭,到畜禽養殖場所,及時解決群眾在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題。
三是重點挖掘“田專家、土秀才”樹典型,確保打通農技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不受阻。在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啟動初期,各村因習慣于傳統產業和耕作模式,普遍存在“坐等靠”心理和觀望狀態,導致此項工作初期處于滯后狀態。鎮村兩級隨即深刻反思,此項工作是在田間地頭,而“田專家、土秀才”熟悉基層、精通技藝,恰恰是產業振興的重要力量,多種形式動員。涌現出江比村主任唐宜勇(蔬菜種植能手)同志擼起袖子加油干,甩開臂膀作示范,頂著與妻子“決裂”的壓力,挑起“大戶”敢闖敢冒的苦干先鋒,217畝豇豆和辣椒連片化種植基地得以成型上規模。
涌現出東坪村支書彭忠祥(蔬菜種植能手)同志不僅在本村發動種植100畝辣椒、茄子種植基地,發揮示范引導、龍頭帶動、服務拉動等作用,還把自己總結多年的蔬菜種植經驗拿到擺城、塘滿等蔬菜種植技術薄弱的村進行不保留交流與傳送的奉獻精神。在“夏秋決戰”中,我鎮將加大力度用好“田專家、土秀才”人士,重點培養,動態管理,把這些埋藏于土中的“金子”通過各種形式“挖掘”出來,實行包片服務,手把手傳授農戶種養知識,全力打通農技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以此提高產業發展的技術含量,促進增產增收,切實幫助群眾致富。